“生來本是田舍郎,今日更愛泥土香,不隨桃李享艷陽,敢當松柏斗雪霜。千山踏遍足無恙,萬水涉過心有情,拼將一團生命火,添與人間一份光。”這首詩堪稱是對陜西學前師范學院生物工程研究院翟文俊教授數十年科研人生的真實寫照。
數十年來,翟文俊教授銳意創新,將個人生命的璀璨軌跡,譜寫成了一曲惠及眾生的美妙樂章,描繪了一幅賞心悅目的美麗畫卷。回顧過往,翟文俊教授深情地說:“一個人活著就是要為當時的那個社會,那個歷史階段作一點自己應該做的事。成功是沒有秘決的,要想做點事只要注重人格,能力的培養和歷練,心無邪念,一心做事最終是會作出成績的。”他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立下遠大理想,并付諸實踐。
作為陜西學前師范學院生物工程研究院院長的翟文俊教授,長期從事生物科學領域的教學科研和生物制品、保健食品,農副產品精深加工研究,是生物科學技術學術帶頭人,陜西省第十一屆人大代表,陜西省人民政府參事,太白縣、佛坪縣、略陽縣人民政府顧問,陜西省營養健康食品產教融合聯盟常務副理事長,陜西省食品科學學會副理事長,陜西省食品協會常務理事、首席專家,陜西省秦嶺發展研究會副會長,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兼職教授,寶雞職業技術學院客座教授,天津國際生物醫藥研究院兼職研究員,中國中關村縣域經濟促進會專家委員會主任。主持并完成了石榴綜合利用加工石榴酒開發生產、杜仲葉系列保健飲料的生產技術、光皮木瓜、山茱萸、葛根以及特色農林資源綜合深加工生產技術成果等多項科研項目,由于在服務區域經濟發展方面做出的重要貢獻,翟文俊教授于2008年當選陜西省十一屆人大代表,2009年陜西省人民政府聘任為省政府參事,同年被陜西省省委組織部、宣傳部等部門授予“改革開放三十年為陜西經濟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人物”稱號,其事跡刊入《陜西不會忘記》一書。《科技文摘報》《科學中國人》《中國食品報》《大眾科技報》《陜西廣播電臺》等數十家媒體相繼對該翟文俊教授及其事跡進行了報道。
創新食品科研,助力扶貧攻堅
陜西省資源豐富,環境獨特,是全國林業建設重點省份。陜西學前師范學院生物工程研究院成立于2003年9月,是學院為適應社會需求,立足陜西省農村區域經濟發展而成立的一所科研機構。
多年來,翟文俊教授帶領團隊,積極尋找創新點,把握資源與發展的平衡點,以“三個面向,面向優勢資源、面向企業、面向市場”為導向,堅持“量力而行、借力發展、品牌推進”的十二字指導方針,助力企業推出符合市場需求的健康、新穎、美味的產品,同時,有力地支持了地方經濟的發展。經過不懈努力,致力于優勢資源的研究開發,促成優勢資源的市場化,在為市場帶去新活力的同時,為貧困山區帶去希望。
針對我國蜂蜜出口困難,積壓太多,市場上缺乏深加工蜂蜜產品的現況,翟文俊教授團隊及時地開發出以純蜂蜜為原料,經過生物發酵而成的蜂蜜酒。2002年,由西安科慧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以“丹力詩”品牌正式投入生產,并在全國范圍上市銷售;當年7月,在北京飯店召開的高級專家論證會上,著名營養學家于若木稱:蜂蜜酒為中國酒類家庭增添新成員做出了貢獻,為蜂蜜產品深加工和農民群眾脫貧致富開創了新路子。
西安市臨潼盛產石榴,鮮果品質極佳,由于缺乏深加工技術,產品價格低迷,種植戶積極性受挫。2004年,西安丹若爾石榴酒業有限公司,在得知翟文俊教授團隊具備飲料酒類的研究技術,且具有成功將科研成果推向市場的豐富經驗,企業慕名而來,委托翟文俊教授團隊,以優質臨潼石榴鮮果純汁為原料開展試驗,團隊在歷經數月反復研究試驗,最終大膽采用現代生物發酵與傳統釀造技術相結合的工藝,開發出了石榴系列果酒,在此基礎上又研發出純石榴汁,調配石榴汁和醋爽型石榴汁。由于產品特色突出,市場口碑極佳,該企業產品已行銷西安、上海、北京、廣州、山東、江蘇、漢中、延安等多地,2017年,企業年產值已達到5600萬元。成功解決了當地石榴資源過剩,資源附加值過低的現狀,為當地果農帶去福音。
上世紀初,我國為防止長江中上游水土流失而種植了大量的名貴中藥材—杜仲樹,由于一直沒有開發利用,未給當地農民帶來直接經濟效益。翟文俊教授團隊應漢中市領導要求,在科研條件異常困難的情況下,潛心研究,形成扎實的理論基礎和完善的生產工藝,開發出杜仲系列功能性保健食品。遼寧大連投資人多方打聽,找到了翟文俊教授,并希望依托他多年研發杜仲系列產品的技術成果,推出杜仲系列飲品,雙方經過順利洽談,正式于2005年,成立大連天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實現了杜仲葉系列飲品的上市銷售,并在北京科技會堂通過了由中國老年保健醫學研究會組織的“杜仲飲品”高級專家鑒定會。同年12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召開了新聞發布會,全國政協副主席阿不來提?阿布都熱西提和衛生部副部長顧英奇出席了會議,對杜仲葉飲品給予充分的肯定。
時光如梭,翟文俊教授希望通過優勢資源,帶動貧困家鄉農民走向富足的決心從未改變,多次的技術轉化落地經驗讓他的技術更經得起企業及市場消費者的雙重考驗,而機遇更是不會虧待一個心有善念,又如此拼搏的人。
2015年,機會再次眷顧了他,浙江中醫老字號乾寧齋董事長麻浩珍女士,乾寧齋第十五代傳人,在一次考察中認識了翟文俊教授,由于杜仲屬于我國名貴中藥材,在業態上杜仲項目與乾寧齋的發展方向一致,兩人深入交流,當得知翟文俊教授數十年致力于此領域,并想通過優勢資源造福一方人民的決心及善心時,毫不猶豫地與翟文俊教授就杜仲等綠色健康產業開發項目達成了共識,并在陜西成立了子公司陜西乾寧健康食品有限公司,該公司現已通過多項專利技術成果,為乾寧齋集團開發研制出了多款健康食品,其中,杜仲葉金茯磚茶、杜仲咖啡已成功進行中試,產品色香味及功效具佳,目前正處于產品上市前市場測試階段。
次年,陜西天承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對翟文俊教授團隊研制的杜仲葉液體飲料倍感興趣,并以此立項于高新開發區,一期投資5.3億,占地140畝,項目建成滿負荷運行,年產杜仲功能飲料10萬噸,年銷售額預計可達10億元,直接消耗陜南干杜仲葉近3000噸,農民可直接收入3000多萬元,帶動當地資源經濟收入,直接達到項目資源扶貧的目的,該項目已列入西安市重點建設目錄,目前該項目已處于緊鑼密鼓的廠房建設及設備考察階段,產品上市,帶動資源地經濟發展指日可待。
光皮木瓜廣泛分布于我國山東、陜西、安徽、江西等地,在長江流域退耕還林過程中,陜西省安康市白河縣種植了10萬畝木瓜,隨著木瓜相繼掛果,農民們感受到巨大壓力。安康白河縣天裕農業科技公司,經過多方打聽,找到翟文俊教授團隊,在深入資源地考察后,團隊短時間內開發出木瓜果酒、木瓜香精、木瓜凍干超微粉、木瓜果脯、木瓜籽油,并完成中試產品,為該企業申報發明專利3項,有力地推動了白河縣的木瓜產業,受到縣政府和企業的一致好評。
2016年,陜西安康硒谷明珠生物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因市場需求,計劃以光皮木瓜為原料開發功能性食品,但作為食品原料,必須解決口感酸澀、色澤不佳、出汁率低的關鍵問題,因此,邀請翟文俊教授團隊加入企業木瓜系列產品的開發工作中,團隊經過數月摸索、試驗、研究,最終在保留并突出光皮木瓜獨特的芳香氣味的同時,成功地解決木瓜酸澀、色澤不佳、出汁率低的關鍵問題,再次形成發明專利3項,受到企業的認可與好評。
中國柿子種植面積及產量居世界首位,在我國分布廣泛、年產量高,尤以陜西富平、彬縣兩地產量、品質突出,由于缺乏柿子深加工技術,貯存、脫澀、出汁率低等問題一直困擾著深加工產品的開發,使大量柿果資源浪費。
研究院歷時15年,從2003年起,開始與山西晉城鑫山生物有限公司、富平啞鸚鵡柿業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研發柿子飲料,柿子酥糖、軟糖,柿子凍干超微粉,期間共發表學術論文8篇,獲得發明專利4項;再到2015年和陜西天路通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合作,研發并完成中試產品,柿子飲料(清汁、濁汁),柿子粉、柿子酥點等,再次申報發明專利6項;最后,柿子項目于2018年6月26日,通過中國輕工業聯合會組織的專家委員會鑒定,由中國工程院院士擔任專家委員會主任、副主任,十余位評委均為國內行業頂級專家,結論認為“該項技術成果填補了國內外柿子深加工的空白,整體水平屬于國內領先地位,對陜甘寧邊區科技扶貧具有示范作用。”目前,項目由中國輕工業聯合會,陜西天路通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通力合作,建立生產基地,意欲打造國家級柿子深加工企業,充分利用柿果資源,促進柿鄉農民群眾盡快脫貧。
多年來,翟文俊教授團隊始終本著“吃干榨盡”的原則,面向優勢資源,為開發山區資源提供了新思路、新方向。在翟文俊教授的帶領下,團隊不曾停歇腳步,從利用商洛核桃仁、華山松籽仁為原料研發而成的“雙仁乳汁”,到利用漢中佛坪縣優勢資源山茱萸,研發休閑果蔬小食品,再到利用南瓜渣深加工創新研發出柿子酥點、木瓜渣酥點、南瓜酥點、營養羹等特色休閑食品以及“五色蔬菜掛面”等特色健康食品,一次次為資源地人民帶去致富的新希望。
創新引領發展,思路決定出路
在翟文俊教授的帶領下,團隊面向優勢資源,展開研究開發,通過企業將科技成果落地,促成了優勢資源的市場化,為資源地農民帶去看得見的經濟效益,同時,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科研成果落地服務經濟的方法,及團隊建設、人才培養的心得,在多次服務企業,見證企業發展的過程中,也向新企業提出了“十二字方針”、“三重一輕”、“四要素”等行之有效的企業管理建議。
在團隊多次與企業對接中,翟文俊教授摸索出一套全新的科研成果轉化模式,即“校企合作——項目對接——調查研究——創新設計,技術研發——專利申報——項目包裝——落地對接——樣品研制——撰寫可研報告——中試產品生產——服務跟進——換代產品研發”的轉化模式,多階段的轉化流程,每個階段環環相扣、前后呼應,缺一不可,形成一套完整的體系。
這套科研成果轉化模式,思路清晰,企業或科研團隊按照各個關鍵環節,做好預案,從企業的實際情況出發,降低風險,并發揮科研團隊和企業的各自特長,為企業提供成熟的科學技術和合格的中試產品,為科研成果找到技術落腳點,雙贏推進,高效地實現科研成果落地、轉化為生產力的速度,真正做到以科技助力帶領資源地人民脫貧致富,以科技力量扶持企業立足激烈的經濟市場。
在科研落地轉化的實踐中,翟文俊教授總結經驗教訓,向初創企業提出,應以“十二字方針,量力而行,借力發展,品牌推進”的指導思想,以“三重一輕,即重技術、重品牌、重市場,輕資產”為基本原則,同時,提出了決定企業成功的“四要素,即經營理念、科技創新、人才管理、市場運作”,這些經過實踐檢驗的寶貴經驗,將為初創企業發展指明發展方向。
堅持以人為本,服務企業中不斷加強團隊建設。翟文俊教授認為,團隊在服務企業成就企業的過程中,應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因此對其團隊成員提出了高標準和高要求,并踐行在項目中鍛煉人、扶持人、成就人;始終強調“四心,即信心、決心、恒心、平常心”;“四能力,寫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專業知識運作能力,與人溝通和社會交往能力”;服務企業的過程中,不斷發現人才,凝聚人才,強化團隊實力,讓人才更好服務于項目。
團隊在承擔項目、服務企業的過程中,要求團隊成員,在產品開發過程中應以“三個面向,面向優勢資源、面向市場、面向企業”為基本方針,堅持“四個結合,即基礎理論與應用技術相結合、應用技術與產品研發相結合、產品研發與市場需求相結合、本學科與多學科交叉結合”,依托豐富農林資源,從資源理化特性、市場需求著手思考,應用食品加工和生物技術,開發符合市場需求、企業文化需求的特色產品。
辛勤耕耘數十載,收獲碩果累累
歷經數十載,翟文俊教授團隊在人力、物力、研發條件異常艱難的情況下,共申報獲得國家專利75項,其中發明專利72項,實用新型專利3項;發表學術論文100余篇,開發應用技術成果36項,成功轉化技術成果16項,40余個品種,為促進地方經濟、推動區域經濟發展做出了實質性貢獻,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先后主持完成國家級星火計劃項目2項,省級項目2項,廳局級項目5項,院級項目3項,橫向項目15項;起草可行性報告20余份;起草并備案企業標準30余項;主持完成企業“Q S”認證4家,I S O9000認證1家,獲得西安市科學技術獎1項,陜西省高等學校科學技術獎9項、安康市人民政府獎1項,臨潼區人民政府獎1項,省政府參事室優秀報告建議獎7項,太白縣產業發展特別貢獻獎1項,并分別獲得國家級、省級專業學會、協會獎勵8項,陜西教育學院優秀科研成果獎3項。
生命不息,奮斗不止。展望未來,翟文俊教授將秉持“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的壯志和豪情,繼續拼搏,開拓創新,為給社會大眾奉獻更多更好的創新產品而不懈奮斗。
媒體報道相關鏈接:
《中國高新技術》計劃載入慶祝祖國華誕 70 年特刊版 科技創新專欄
《中國科技網》報道鏈接 http://www.zgkjxww.com/qykj/1556161141.html
《中國網》報道鏈接 http://jiangsu.china.com.cn/html/finance/zh/10627917_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