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码在线视频_久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久_日本欧美三级r级国产在线_jealousvue成熟50maoff_亚洲福利小视频

在線咨詢
導診臺
乾寧商城
關注公眾號
快速預約
浙貝母:治咳嗽,散腫塊的良藥【乾寧齋】
2018-06-12

“采向阿丘曝欲干,形如貝子聚來繁。消痰潤肺嘗微苦,滌熱清心飲帶寒。膈內燥煩從此解,胸中郁結自能寬。痰消燥濕分脾肺,半夏休將一例看。”


這首詩出自清朝趙瑾叔的《本草詩》,“形如貝子”說得就是一味常用的中藥——貝母。

6.jpg


浙貝和川貝的區別

國家藥典規定,貝母共有5種。

常有人問我:浙貝和川貝有什么區別啊?我回答:這就好比橘子和橙子的區別。浙貝和川貝都是百合科,都有鱗莖,但是品種大不一樣。


首先是產地不一樣

在明朝以前的醫書里,沒有明確區分川貝母、浙貝母。最早宋朝記有“越州貝母”,越州就是浙江一帶,這是浙江產貝母的首次記載。明朝《本草品匯精要》這本書里,把貝母產地區分為峽州和越州,峽州就是今天的三峽、重慶四川一帶。所以說浙貝母和川貝母的區分是從明朝開始的。


其次,它們的外形也不一樣。

浙貝母的外形是扁球形,直徑大約是在1—2.5cm之間,高度為1—1.5cm,浙貝母的外層有兩枚鱗片,是折疊在一起的,整體的外觀顏色偏類白色至淡黃白色。

川貝母的外觀是圓錐形,直徑大約是在0.5—1.0cm,高差不多是在0.4—1.0cm左右,比浙貝母小多了。川貝母的外層也有兩枚鱗片,但是它們的大小懸殊,是大片的鱗片緊緊環抱著小片,顏色是類白色。


7.jpg


最重要的一點區別:功效不同。

川貝母苦中帶甜,浙貝母不甜純苦。川貝母補肺潤肺,浙貝不補肺,泄火泄氣。川貝母性偏于潤,肺熱燥咳,虛勞咳嗽用之為宜;浙貝母性偏于泄,風熱犯肺或痰熱郁肺之咳嗽用之為宜。至于軟堅散結之功,川、浙二貝均有,但浙貝母遠比川貝母有效。

總的來說就是,浙貝母擅長于宣肺泄熱、軟堅散結;而川貝母擅長于清熱潤肺。所以在臨床使用時應予區別。


道地浙貝母的產地

浙貝母最早的種植地,其實是在杭州。據說在明未清初的時候,錢塘江邊筧橋那塊地方就種了貝母。


古時候貝母可是很值錢的,有句俗話“一擔貝母一船米”,一扁擔的貝母能換回來一船大米,這船還不是內河的小船,而是大噸位的海船。


清朝康熙年間,錢塘江堤壩坍塌,咸的海水倒灌進來,土地變成了鹽堿地,再也不適合貝母生長了。當地雇了幾個寧波象山的工人來修堤壩,象山人一看,貝母這東西這么好啊,就移栽到象山,大面積種植,從此象山成了浙江貝母的主產地了,還傳播到附近的鄞縣等地,以至于浙貝母得了一個“象貝”的美名。

8.jpg


浙江的浙貝母資源原來主要分布于寧波象山、鄞縣、金華磐安、杭州市郊、余姚等地。近年來隨著種植業結構調整的深入,金華磐安地區浙貝母的栽培面積迅速擴大,現已成為浙貝母的主要產區。


但是浙貝母是一種很傷地力的植物。一塊地種了多年貝母,就不能再種下去了,要找一塊新地或輪種其他作物,這樣才能保證浙貝母的產量與品質。


浙貝母的炮制工藝十分繁瑣。浙貝母豐收采摘的季節,正好是梅雨季。為了防潮保存藥材,古時候象山人會把海邊的貝殼燒成灰,用這種灰裹在貝母等外面,來吸收水分,然后才拿去曬。晴天馬上曬,雨天攤開晾,然后堆放讓貝母內汁滲到表面,再曬或晾,反復多次才能完成。不能偷懶,一偷懶貝母就會發霉。


為了防止浙貝母霉爛及使貝母外觀好看,部分農民、商人開始用硫磺來熏藥材。但是浙貝母如果被硫磺熏過后,藥性就會發生變化。浙貝母是寒性的,而硫磺被稱為“火中精”,熱性極強。寒熱相抵,自然會大大降低浙貝母的藥力。倘若被硫磺熏了多次,甚至會將浙貝母從寒性變為熱性,這樣的藥若是被運用到臨床上,恐怕會起反效果。所以浙江省很早就嚴令禁止硫磺熏蒸藥材了。


大家如果想自己買浙貝母來做藥膳的話,挑選的時候要注意,除了認準道地藥材產地以外,千萬不要買那些色澤潔白、晶瑩剔透的浙貝母,越是漂亮,越是可能被硫磺熏過。


9.jpg


浙貝母用在哪些疾病上

浙貝母性味苦,寒。歸肺、心經。具有清熱化痰,散結消癰功效。


《本草正》稱贊浙貝母:大治肺癰肺萎,咳喘,吐血,衄血,最降痰氣,善開郁結,止疼痛,消脹滿,清肝火,陰耳目,除時氣煩熱,黃疸淋閉,便血溺血;解熱毒,殺諸蟲及療喉痹,瘰疬,乳癰發背,一切癰瘍腫毒,濕熱惡瘡,痔漏,金瘡出血,火瘡疼痛,較之川貝母,清降之功,不啻數倍。


最近這幾年,我發現浙貝母的價格是越來越高了。我覺得和某些疾病發病率上升很有關系。


浙貝母是軟堅散結功效很好的一味藥。過去用來治療瘰疬、癭瘤、痰核、癰瘍瘡毒,而現在廣泛用于治療乳房結節、甲狀腺結節、小葉增生、前列腺炎、皮下囊腫等等,以及乳腺癌、肺癌等各種惡性或良性腫瘤,只要身體表皮或體內有結節、腫塊,都要用到浙貝母,近年來的研究還表明浙貝母具有逆轉癌細胞耐藥性的作用。


浙貝母的另外一個主要用途是治療熱性咳嗽。浙貝母性偏苦泄,偏泄肺熱,不論外感風熱,燥熱以及痰熱均可使用。


可以治風熱咳嗽:常配桑葉、杏仁等藥以增其疏風散熱,止咳化痰等效。

可以治燥熱咳嗽:常配麥冬、玄參等藥以潤燥化痰止咳。

可以治痰熱咳嗽:常配瓜蔞、天花粉等藥以清熱化痰、潤肺止咳。


把浙貝母和烏賊的骨頭等藥配在一起,叫“烏貝散”,對胃病也很有效果,比如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等。


浙貝母還可以做成藥膳

『浙貝杏仁露』將浙貝洗凈,杏仁用水浸泡片刻,去皮、尖洗凈;將浙貝、杏仁放入砂鍋,加適量清水煮沸,加入冰糖煮30分鐘,去渣留汁待涼后飲用。本品具有清熱化痰、鎮咳之功效,適用于患肺炎的中老年人飲用。


『烏雞浙貝湯』將浙貝母洗凈,烏雞宰殺去臟、去毛、去爪、頭,姜切片,蔥切段。將浙貝母放入烏雞腹中,放入燉鍋內,加入丹參,紹興黃酒,蔥姜,放適量水,置于武火上煮沸,再用文火煮燉45分鐘,加入適量鹽,味精即可。食法:兩日一次即可,每次吃雞肉100克左右,喝湯500毫升左右,佐餐食用。適用于癌癥患者,可以放心選擇的藥膳。


『貝母冬瓜湯』冬瓜一個,切去上端當蓋挖出瓜瓤,填入浙貝母12克,杏仁10克,冰糖少許入鍋內蒸熟后早晚分服。止咳化痰潤肺,為肺氣腫患者常用的藥膳。


使用時要注意,浙貝母不可以和烏頭、附子同用。脾胃虛寒及有寒濕痰飲者也不適合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