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回憶一年的節氣習俗,端午的習俗絕對是最雅致的。在老家,劃龍舟、做香囊(香包)、端午吃薄餅、采粽葉包粽子……免不了親朋好友相聚一番,而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掛艾葉和菖蒲,這是一年四季最特別的節氣習俗。
關于端午懸掛艾葉,有很多說法,夏天蚊子多,艾葉有驅逐蚊蟲之功效。問奶奶更深層的意思,奶奶則含糊其辭,只說是辟邪。菖蒲和艾葉兩種植物,我卻從來偏愛菖蒲多一些,兒時自然不知其“雅中之雅”的美名,只是每次去河邊,總能看到石頭上野生的菖蒲,纖細翠綠,格外好看。且在河灘攀爬,有菖蒲的石塊,不至于爬到一半摔下來,于是菖蒲便是兒時河邊玩耍的“同謀”。再者,家中母親懂些草藥,常常采了菖蒲回家泡茶喝,菖蒲的香味,綿長幽深,和其他草藥的藥味或青草味完全不同。這味香,我很喜歡。
因此,端午掛菖蒲,與我而言是熟悉且溫暖的。
“雅中之雅”——蒲香
“菖蒲有山林氣,無富貴氣,有潔凈形,無骯臟形。清氣出風塵之外,靈機在水石之間。此為靜品,此為壽品,玩者珍惜,愛菖蒲者不可不知?!?/span>
在文人墨客眼中,菖蒲是有“山林氣”的一種植物。何謂山林氣?天地日月,山中草木,水流山澗……因此在古代文人的詩篇中,菖蒲大都生長在人跡罕至的山澗,一些富貴人家也喜歡移植到家中庭院,庭院中的菖蒲,“山林氣”自然是少了。
早在《詩經》里,就有“彼澤之陂,有蒲與荷。”之說。這里的“蒲”就是菖蒲,池塘堤岸邊,有菖蒲與荷花,有個翩翩少年令姑娘魂牽夢縈。可見,在這里,菖蒲已經是美好的象征?!毒鸥琛ど偎久吩唬骸?strong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夫人自有兮美子,蓀何以兮愁苦?”“蓀”即菖蒲,比喻如菖蒲般高潔,寓意楚地女神少司命。
因此中國人愛菖蒲,菖蒲盆栽常常是歷代文人的案頭清供。菖蒲有蒲香,蒲香不似花香,花開繁盛時香味太濃,蒲香淡淡的,淺淺的,若有若無,神秘而深沉,似乎是與生俱來的內在氣質。擺在案頭不惹眼,卻怎么都不會被遺忘。
端午為什么要掛菖蒲?
要說端午與菖蒲的緣分,絕不只是屈原寫過菖蒲那么簡單。
《呂氏春秋》中說:“冬至后五旬七日,菖始生,百草之先生者也,于是始耕。”五月初五,菖蒲開始“瘋狂”生長,于是農人開始耕作。
西漢《禮記·夏小正》亦記有“此日蓄藥,以蠲除毒氣”,即在農歷五月五日這一天積蓄藥材去除毒邪的習俗。
▲ 艾葉與菖蒲
唐代《大戴禮》中則有五月五日沐浴驅邪的記載,因此唐代也稱端午為“蘭節”,更是突出了沐浴蘭草驅邪的民俗,而蘭草浴就是菖蒲與艾草同煎的。民間也有說法,菖蒲的葉子細長,像一把鋒利的寶劍,因此掛菖蒲驅邪避害。
中藥菖蒲:得道成仙?延年益壽!
兒時只知母親用菖蒲泡水喝,那么菖蒲到底有什么功效呢?
李白曾作詩:“我來采菖蒲,服食可延年。”他覺得山上采菖蒲的人是哪路神仙。因為在古代,《抱樸子》、《神仙傳》、《道藏經》等書籍確實記載了眾多服食菖蒲得道成仙的故事。“石上生菖蒲,一寸八九節,仙人勸我餐,令我顏色好”,道家方士欲得道成仙,不僅服食菖蒲,更在煉丹時,作為藥引。
得道成仙固然無可考證,然而菖蒲從古至今一直是味中藥。菖蒲性溫、味辛苦,具有開竅、化痰、健胃的功效。另外菖蒲含有菖蒲堿、細辛醚等成分,確實有怯病強身、延年益壽之功效,故被譽為“蒲壽延年”。
菖蒲常被食用,食療方有羊腎黑豆杜仲菖蒲湯、茉莉菖蒲茶、菖蒲桂花酒、菖蒲百合飲、菖蒲豬腎粥等。
明清之際,飲菖蒲酒辟邪的風氣大為盛行。
▲ 《飲菖蒲酒》
醫書《圣惠》中就有這樣一組方子:
處方:菖蒲3分,木通3分(銼),磁石2兩(搗碎,水淘去赤汁),防風3分(去蘆頭),桂心3分。
功能主治:耳虛聾及鳴。
用法用量:以酒1斗,用綿裹,浸7日后,每日空心暖飲1盞,晚再飲之。
——摘錄《圣惠》卷三十六
當然,作為端午佳節的傳統飲品,民間做法更多,口感也很好。喝菖蒲酒,也有祛害辟邪之意,預示著一年的好兆頭。因而,菖蒲是高潔,清雅的,而在端午節,菖蒲只祝愿生靈安康。
《本草綱目》——菖蒲
釋名:
昌陽、堯韭、水劍草。
氣味:
(根)辛、溫、無毒。
主治:
癲闡風疾。用菖蒲搗成末。生前了三錢。
喉痹腫痛。用菖蒲根嚼汁,燒鐵秤錘淬酒一杯飲服。
鼓脹(食積、氣積、或血積)。用石菖蒲八兩,銼細,斑蝥四兩,去翅足,同炒黃后,去掉斑蝥,研為細末,加醋、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至五十丸,溫水送下。
肺損吐血用。用九節菖蒲末、白面等分,每服三錢,新汲水送下。一天服一次。
赤白帶下。用石菖蒲、破故紙等分、共炒為末。繁服二錢,以菖蒲泡酒調服。一天服一次。
產后流血不止。用菖蒲一兩半,加酒二碗,煎成一碗,去渣,分三次服。飯前溫服。
病后耳聾。用菖蒲汁滴耳中。
眼長挑針。用菖蒲根同鹽一起,研為末,敷患處。
癰疸。用生菖蒲搗爛貼瘡上。如瘡干燥,則以菖蒲研末,加水調勻涂搽。
熱毒濕瘡(遍身生瘡,痛而不癢,四肢更我,粘著衣被,不能安睡)。用菖蒲三斗,曬干,研為末,撒床上,令病人裸臥,遍體著藥,再蓋衣被,既不粘衣,又可得睡,其瘡如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