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25日上午,由浙江省傳統文化促進會、《杭州人手冊》編委會、浙江科技出版社、《中華傳統文化》雜志社聯合主辦,杭州正嵐文化創意有限公司、杭州乾寧文化發展公司、浙江華夏健康系統工程研究院承辦,主題為“弘揚傳統文化,建設健康浙江”的《我的健康我做主》新書發布會在浙江省圖書館成功舉辦。
當今科技飛速發展,日益優越的物質生活讓人們的幸福感與日俱增,健康已經成為人們生活的基本目標和發展的必然要求。2016年8月,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的召開,將人民健康提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習近平總書記在會上強調,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要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以普及健康生活、優化健康服務、完善健康保障、建設健康環境、發展健康產業為重點,加快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強調堅持中西醫并重,共建健康中國。習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實施健康中國戰略,并指出“人民健康式民族昌盛和國家富強的重要標志,也是廣大人民群眾的共同追求。”基于健康中國、健康浙江倡導的“共建共享、全民健康”,《杭州人手冊》系列叢書編委會敏銳地捕捉到這一訊息,編輯出版了“健康養生”分冊。旨在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傳播科學養生保健知識,交流養生之道,倡導健康生活方式,樹立正確的養生觀,養成健康的生活行為,提升幸福感,共建品質生活。
主編王濟民先生介紹,《我的健康我做主》一書由我省老領導、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會長、浙江傳統文化促進會總顧問周國富撰寫前言,原武警總部政委徐永清上將題寫書名,邀請了80余位專家、學者、養生達人撰稿,內容囊括中西醫疾病防治、學者養生觀點、專家健康指南等,作者有全國各地醫療領域權威專家;也有知名文化學者;還有著名作家、藝術家、收藏家、百歲老人等,撰稿人從不同視角、立足不同領域探討人類共同的健康話題。全書根植中華傳統養生文化,將中華傳統養生文化與西方醫學有機融合,向大眾傳遞養生觀念、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建立文化自信。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中國人民的自信心,始終植根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沃土,隨著歷史前進而不斷與日俱新、與時俱進。養生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和其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一同構成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是我們的文化自信的重要來源。《我的健康我做主》一書以“堅定文化自信,珍惜價值,古為今用”為宗旨,弘揚中華傳統養生文化精華,創新發展。
全書分為四大篇章,由醫學界專家,社會各界學者、名人談健康,從日常飲食、生活習慣、運動鍛煉到各種常見病的預防治療,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和實用的方法向讀者傳授科學、有效的養生之道,傳遞健康養生理念。著名腫瘤防治專家鄭樹教授談癌癥防治,告訴讀者怎樣健康生活,防癌抗癌;全國心血管病防治首席專家胡大一教授談如何建立健康生活方式,獲得健康長壽;空軍總醫院楊雪琴教授提出《健康的主人是自己》;養生達人秦兆虎談他的養生心得;著名作家黃亞洲說讀書與養生的密切關系……讀《我的健康我做主》,和名人大咖零距離接觸,面對面交流健康養生理念。
在養生越來越受到重視的今天,很多人可能會認為,養生是老年人的“主修課程”。其實不然,養生是人人都應該學會的生存技能。現代社會,都市白領久坐辦公室,缺乏鍛煉,亞健康問題越來越突出;“低頭族”橫行,頸椎、腰椎問題一抓一大把;熬夜,暴飲暴食,不注重生活質量,疾病越來越多……據統計,目前我國死亡率居前十位的疾病中,有44%以上的患病人群,是由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行為方式所致。
亞健康當道,我們該如何養生?是聽信市面上流傳的養生方法,還是看《千金方》、《養性延命錄》、《黃帝內經》等古代深奧的養生典籍?作者在向讀者傳遞健康養生理念的同時,也解讀了部分傳統醫學著作的養生精髓,并闡述了自己的觀點。養生方法因人而異,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如何養生,如何保持身心健康,書中就有讀者想要的答案。
G20熱銷杭城的《杭州人手冊》姊妹篇
大家一定還記得,G20期間,一本全面系統得介紹杭州風土人情的外宣讀物《杭州人手冊》火了一把,與其同期發行的另一本書《杭州印象》的英文版,也成為了G20杭州峰會的對外宣傳用書。《我的健康我做主》——杭州人手冊健康篇,正是該書的姊妹篇。
本書由八十多位國家級大腕寫作而成,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述日常生活瑣碎又重要的健康常識,集結了一眾國家級大腕的心血。
西醫方面,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撰寫了《生活方式決定你的壽命》,獲國務院突出貢獻專家津貼的浙江大學腫瘤研究所學術委員會主任鄭樹撰寫了《腫瘤可防可治不可怕》,浙江省人民醫院原院長、浙江省政府參事葉再元撰寫了《防胃癌請做好這三件事》。
中醫方面,浙江省政府協作辦副主任,也是本書顧問秦兆虎先生撰寫了《養生是自我可控的系統工程》,獲國務院突出貢獻專家津貼的胡慶余堂名中醫館專家吳伯平撰寫了《形神共養天人相應》。
除了名醫名家的“講課”,本書還力推《黃帝內經》和《遵生八箋》。《黃帝內經》奠定了人體生理、病理、診斷以及治療的認識基礎,被稱為“醫之始祖”,《遵生八箋》則是明代杭州人高濂編寫的健康養生書,是宋美齡、張學良的養生案頭書。因此,本書特邀杭州市體育局原黨委書記、局長趙榮福和浙江中醫藥大學副校長連建偉來分別解讀與解讀這兩本書。
二十年前,王濟民與一些同事和愛好登山的朋友們相約每周末組織一次登山活動,一直堅持了十多年,直到大家年歲漸長,身體狀況不再適合登山,便改為健步走,隊名也從“再活五百年”改為了“健康之友”。這之后,“健康”和“養生”字眼在隊友的話題中出現的次數愈發頻繁,大家總是聚在一起分享健康知識,交流養生體驗。
后來有隊友提出,這些好東西應該收藏匯集起來,與更多人分享,這個想法也得到了所有人的響應,《我的健康我做主》這本書誕生的契機與此也不無關系。
沒有醫學背景的王濟民在未雨綢繆之際得到了各路人馬的鼎立支持。原武警部隊徐永清上將,也是王濟民原部隊的老領導,題寫了“精氣神”三字相贈,后來被用在了本書的封面。浙江省原政協主席、中共浙江原省委副書記周國富也十分支持,并為本書做了前言。
麻浩珍作為出品人,也為本書奔波前后。作為乾寧齋第十二代傳人,麻浩珍自己也是一位從醫職業者,她深感肩負的社會責任感,想要把中醫和中醫文化傳承并發揚光大,推動《我的健康我做主》一書的初版正是她為此所做的另一努力。
《我的健康我做主》一書精彩內容節選
在飯局面前,糖尿病患者如何“守口如瓶”?第一,改變進餐順序。把先吃雞鴨魚肉等“硬菜”,再吃蔬菜,最后喝湯的吃法,改為先喝清湯,再吃蔬菜,最后吃一點兒肉食,可以減少很多熱量的攝入。第二,堅持素食占胃,習慣于大吃大喝的人,可多吃些青菜、木耳、蘑菇等容易占胃,消化時間又長,還能增加飽腹感的素食。第三,做到清淡少油。應盡量選擇清淡少油的涼拌菜和蒸菜,味道過重的燉菜及勾芡類菜中淀粉比較稠的要少吃。第四,加強飯后運動。飯局結束半小時后的身體運動,對降低餐后血糖很有幫助。
——《遠離“甜蜜擾人”的糖尿病》向紅丁
曬手心:24小時助睡眠。曬手心方法很簡單,在陽光下攤開雙手朝向陽光,或者抬起雙手,掌心朝向陽光即可。常曬手掌可舒緩疲勞,促進睡眠。手心最重要的穴位是勞宮穴(自然握拳,中指尖下所指)。按揉此穴位有清心安神的作用。
——《你會曬太陽嗎?》
吃洋蔥,腦路通。吃大蒜,降血脂。蘑菇餐,防血栓。吃鮮姜,血脂康。木耳菜,降脂快。菊花茶,降血壓。吃辣椒,消脂肪。烏龍茶,減肥佳。身材秀,吃土豆。氣血虛,吃荔枝。葡萄甜,補血源。要潤膚,櫻桃補。常吃棗,不顯老。燕麥湯,皮膚光。食蜂蜜,皮膚細。蘿卜湯,治胃脹。枇杷果,治咳嗽。吃苦瓜,胃火下。
吃芝麻,養頭發。要安神,吃棗仁。要健腦,吃核桃。吃蘋果,益補腎。養生經,要記清。身體好,幸福定。存下來,很有用。
——《養生三字經》
媒體鏈接:http://wemedia.ifeng.com/58137563/wemedia.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