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码在线视频_久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久_日本欧美三级r级国产在线_jealousvue成熟50maoff_亚洲福利小视频

在線咨詢
導診臺
乾寧商城
關注公眾號
快速預約
本草經 | 赤豆和赤小豆,扁豆和扁豆花,一字之差功效一樣嗎?【乾寧齋】
2018-05-15

學過中醫的人都知道,《黃帝內經》是一部我國最早的綜合性醫學典籍,它被譽為中醫的“四大經典”之一。書中記載了許多關于人體生理、病理、診斷及治療的內容。當然,還記載了許多養生知識。

比如《黃帝內經·素問》中就有記載:“毒藥攻邪,五谷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


這里提到的“五谷”,一般是指“稻、麻、菽、麥、黍”。盡管對于“五谷”的概念,還有許多分歧,但是其中的“菽”(音shū)是肯定被列在“五谷”之內的。

“菽”是什么?


“菽”是豆類的總稱。

今天,我們不說其他“四谷”,專說說這“菽”——豆類。

這豆類有什么好說的,能與我們中醫治病扯上什么關系嗎?如果你有此一問,那一定是你孤陋寡聞了。

這“豆類”里頭可大有學問,且聽我細細道來。


01

黃豆與大豆黃卷

其實我們傳統意義上講的“大豆”是一個大家族,這個家族中有許多的“栽培品種”,它們穿著不同顏色的衣服,有的青色、有的黃色、有的黑色。


可以這么認為,“黃豆”就是曬干以后外皮呈黃色的大豆。

11.jpg

△ 黃豆


黃豆是我們吃得最多的一種豆,許多美味的豆制品都是由黃豆制成。當然,在黃豆尚青的時候,摘來剝開,炒一盤青豆,那也是極美味的菜肴。


不過,中醫似乎很少直接用黃豆入藥,雖然早在東漢時期的《神農本草經》中就記載:“生大豆,涂癰腫,煮汁飲,殺鬼毒止痛”。但是在后世的醫學著作中,黃豆至多是一種讓人稱贊的健康食品。


相比較之下,黃豆的另一個加工品——大豆黃卷,在中醫的筆下,屢屢出現。大豆黃卷是黃豆經過發芽(芽長0.5~1cm)干燥而成的加工品。其性味甘平,功能解表祛暑,清熱利濕,是后世“溫病學家”治療一些“濕溫病”經常配伍使用的良藥。


02

黑豆與穞豆衣

而“黑豆”則是“大豆”家族中一位穿著黑色衣服的成員,它也算得上是一個優勢品種。


看起來,古代的中醫更喜歡“黑豆”,在許多《本草學》著作中都明確指出“黑豆入藥,黃豆充食”。所以,上面說的“大豆黃卷”,也可以用黑豆來制作。


12.jpg

△ 黑豆的功效是『益精明目,養血祛風,利水,解毒。』


民間稱“黑豆補腎”還是有一定道理的,比如古人總結出用黑豆汁來炮制何首烏,能增強何首烏補肝腎,益精血,烏須發的作用。


黑豆發芽之后,將其外面的黑色種皮搓出干燥(里面的種仁不用),這就是中藥“穞豆衣”,又稱黑豆衣,能養血平肝,除熱止汗,可以用于血虛肝旺,頭暈目眩,虛熱,盜汗等。


03

赤豆與赤小豆

而赤豆和赤小豆可不是穿著紅色衣服的“大豆”,他們是豆類中的另外兩種豆。


赤豆也叫紅豆,從植物分類學的角度上來說,“赤豆”和“赤小豆”其實是不一樣的。一種大且圓,一種小且長,它們分屬兩個不同的“種”!

13.jpg

△ 赤豆


但是由于它們外表相像,功效也基本相同,都是利水消腫,解毒排膿,所以也沒有人會去仔細區分。有時,他們的名字還可以互用。


不過大多數中醫都習慣稱為“赤小豆”,原因是“赤小豆”這個名字早在《神農本草經》中就有記載,而且咱們的醫圣張仲景也經常用赤小豆來治病,比如《傷寒論》中就有一則有名的方劑叫“麻黃連翹赤小豆湯”。


04

綠豆與綠豆衣

綠豆當然更不屬于“大豆類”,它是一種夏季常用的豆,它的藥性比較『寒涼』


綠豆湯是一則家喻戶曉的、清涼解暑的藥膳,其實綠豆還是一個很好的“解毒劑”,常常和生甘草一起配伍使用。

14.jpg

△ 綠豆是一個很好的“解毒劑”,常和生甘草一起配伍使用


綠豆甘草湯可以解許多藥毒,比如附子、巴豆等中毒,還能解一些食物中毒。當然,這種解毒劑必須在醫生的指導下運用!


綠豆衣就是綠豆外層的綠色種皮,也是一個很好的清熱解毒藥,不過現在都很少用了。


05

扁豆與扁豆花

扁豆,顧名思義,有點扁的豆,它也不屬于傳統意義上講的“大豆”類。因其表面通常淡黃白色,所以也稱“白扁豆”。


扁豆屬于補氣藥,它的功效是健脾化濕,和中消暑。有一則著名的益氣健脾的方劑叫“參苓白術散”,其中就有炒扁豆。

15.jpg

△ 扁豆屬于補氣藥,它的功效是健脾化濕,和中消暑


而扁豆花的功效,則更偏向于解散暑邪,利濕止痢。因此,它是夏季常用的一種解暑化濕的花。

最后,我們將五種豆的關系作一個總結,黃豆和黑豆屬于傳統意義上講的“大豆類”,其余的都是各自不同“種”的豆。而赤豆和赤小豆因為外表相似,功效相同,所以多不區分。


它們的藥用功效分別是,黃豆多為食用;入藥多用黑豆,偏向于補腎,赤小豆偏向于利水,綠豆偏向于清涼解毒,扁豆則多用于健脾化濕。



上述的五種豆,再加上其他的一些豆,比如蠶豆、豌豆、刀豆、豇豆等等,古人統稱為“菽”。


關于豆類的知識還有很多,比如刀豆,也是可以作為中藥使用的一種豆。還有由黑豆加工制成的“淡豆豉”,也是常用的中藥。至于豆的功效用法,加工烹飪,那就更豐富了。


由此可以看出,中國古代的“豆文化”源遠流長,中醫中藥與農業等其他學科也相互聯系、密不可分,真值得我們大家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