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橘紅素有“治痰癥如神”之稱。
《本草綱目》:“橘紅佳品,利氣、化痰、止咳功倍于他藥”。
現代醫學證明,化橘紅富含的黃酮類化合物以及柚皮苷具有明顯消炎、抗氧化、降血脂、保肝利膽和調節免疫的作用。
大部分咽炎和支氣管炎患者以及老煙民都常面臨咳嗽咳痰、咽部痛癢、口臭等問題。而慢性咽炎和支氣管炎則發病率高、并發癥多、難愈,但化橘紅清喉利咽、行氣止咳,對治療咳嗽、咳痰和氣喘有奇效。
作為"中國四大南藥"和"十大廣藥"之一,2006年化橘紅被列入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2009年6月化州獲授"中國化橘紅之鄉"稱號。2012年,化橘紅(中藥文化)入選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同年化橘紅被列入《美國藥典》。
2016年,化橘紅獲得廣東省立法保護的“八大嶺南中藥材之首”。
杜仲為落葉喬木,高可達20米,胸徑約50厘米。
樹皮灰褐色,粗糙,內含橡膠,折斷拉開有多數細絲。嫩枝有黃褐色毛,不久變禿凈,老枝有明顯的皮孔。芽體卵圓形,外面發亮,紅褐色,有鱗片6-8片,邊緣有微毛。
《神農本草經》謂其“主治腰膝痛,補中,益精氣,堅筋骨,除陰下癢濕,小便余瀝。久服,輕身耐老?!?/p>
杜仲是中國特有藥材,其藥用歷史悠久,在臨床有著廣泛的應用。存在于中國的杜仲是杜仲科杜仲屬僅存的孑遺植物,它不僅有很高的經濟價值,而且對于研究被子植物系統演化以及中國植物區系的起源等諸多方面都具有極為重要的科學價值。
現己作為稀有植物被列入《中國植物紅皮書-稀有瀕危植物》第一卷。
三葉青每年3-6月均可開花,4月至秋季均可結果,花果期較長,開花后一個月左右開始結果,果實綠豆般大小,成熟后色澤鮮紅艷麗,味甘、性涼,具有滋補功效,屬極品。
中藥材三葉青的用藥部位為葡萄科崖爬藤屬植物三葉青的塊根、果實或全草,全年可進行采收,曬干或鮮用均可。其性平、味微苦,具有清熱解毒、祛風化痰、活血止痛等功效,主治毒蛇咬傷、扁桃體炎、淋巴結結核、跌打損傷、小兒高熱驚厥等疾病。
三葉青藥用價值的好壞不在于其大小,和其它名貴中藥材相仿,而在于生長年限和選擇合適的采挖時間,每年冬至到驚蟄期間選擇生長期三年以上的三葉青進行采摘,此采摘法質量好(休眠期)品質高,此時采摘的三葉青塊根,淀粉含量在70%以上,藥用效果最好。
手參,又名:陰陽草。多年生草本,高30~80厘米。塊莖4~6裂,肥厚似手掌,通常2枚,初生時白色,后呈黃白色。莖直立,基部具淡褐色葉鞘。
滋補益精,壯陽。用于遺精,滑精,陽萎,消瘦無力,久病體虛,神志恍惚,風濕病,巴木病。